推进城乡一体化研讨会第四次会议

推进城乡一体化第四次研讨会演讲稿(周喜安)

时间:2021-12-06 14:28:58 来源: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 作者: 点击数:8276

新型城镇化的生命力:以人为本  产城一体

(2016年11月2日)

中共资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喜安


资阳地处四川盆地中部,连接成都、重庆“双核”,为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面积5747平方公里,人口355万,属典型的浅丘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市域人口密度622人/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9.5%,城镇化任务艰巨繁重。近年来,我们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创新突破,积极探索丘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我们感到,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突出以人为本、产城一体,使之更具生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使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留在城市。”中央强调,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我们认识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重中之重是要解决好人“想来、愿留、乐居”的问题,真正让居者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新型城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坚持以质为先以质取胜,坚决摒弃急功近利“摊大饼”的错误观念,防止发生轰轰烈烈造“空城”的莽撞,具体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把握:突出顶层设计,不能“走一步算一步”,决不“东拆拆西补补”,必须从长远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扩展方向、空间布局、功能体量、产业支撑等重点,把发展速度、建设力度和可持续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坚决避免推进的随意性和发展的碎片化。抓好功能布局,以“组团”的思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在城镇内部交通、居住、就业、环境等细节上做文章,找到合理平衡,避免城市病,提高宜居度。加强城乡统筹,着力点是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公共服务一体配置全面优化,以产业发展为主途径促进就业稳定就业,让农民既能住进城镇,也能融入城镇。提升发展品质,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更加注重塑造文化个性,真正让现实的发展凝结成人心的记忆、山水的记忆。工作推进中,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一尊重五统筹”要求,注重体现发展主体的全民性、发展内容的全面性、发展过程的公平性、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围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和开发边界,产城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二、增强新型城镇化生命力要把握好两个着力重点

第一,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主战场。检验新型城镇化的成效,最终要看是否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我们注重在科学规划布局、提升建设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品质形象。

一是注重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规划管总。我们把资阳放在成渝城市群、成都平原经济区、成资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统筹考虑市域城镇空间分布基础、自然地理环境、产业发展趋势,以及点—轴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公共服务相对均衡化的要求,科学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引导市域产业、人口、交通等要素集聚,特别是以城镇的空间分布带动产业带状布局发展。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主动服务配套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布局,深化与成都市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配套、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无缝衔接,重点突出丘陵特色、文化特质,着力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经济板块、宜业宜居航空城市和成都紧密型卫星城。注重交通统筹,围绕实现区域大通道畅通化、市域中通道快速化、县域小微通道网络化、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目标,构建起对外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对内中心城区40分钟经济圈和县域经济30分钟交通网,成为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加速集聚的动脉。

二是坚持量质并重、以质为先。城镇规模增大,公共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就会降低,但城镇规模一旦扩张到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的平衡拐点,扩量就必须让位于提质。资阳撤区设市16年,中心城市从一个县城发展而来,起步晚、基础差、品质不高。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在搭建框架做大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同步提升品质。先后引进中铁、中交、万达、前后科技等大企业大集团打造城市商业综合体、高端居住小区,迅速凝聚起城市人气、商气。同步推进中心城市升级改造、新区开发和小城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注重完善医院、学校、公园和文体等公共配套设施,城乡功能环境不断完善。顺应绿色发展要求,大力提升生态品质,全面实施绿化全市行动,推进林网、水网、路网“三网同建”,重点打造由园林绿地、道路景观、保留山体组成的城市生态体系,成功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

三是突出管理创新、怡然宜居。城市三分建,七分管。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城镇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结合资阳实际,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数字化深度融合。比如,完善城镇管理机制,构建起“五级联动、五位一体”的大城管体系,推动城市管理由运动式、突击式整治向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转变。开展中心城区市容市貌十大专项治理行动,针对车辆乱停、摊点乱摆、马路市场等问题,打出“组合拳”,赢得市民赞誉。同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城市、集镇、村落面貌焕然一新。突出城市特色,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加快建设“山、水、坝、城”交融的“山水田园城镇”形态。

四是体现共建共享、均衡均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我们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主要是将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民生活品质、生活方式的“城镇化”。比如,主动承接成都非省会城市功能疏解,促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分别对我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人民医院实施领办托管,构建分级协同医联体,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针对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四川省率先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统筹机制,将全市15万余贫困人口列为救助对象,实现扶贫对象医疗费用的“微支付”。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完善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施全市学校“大班额”化解三年攻坚计划,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第二,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产业组织方式革新的主阵地。城镇是载体,产业是支撑。我们始终把产城一体的理念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以产业支撑带动城镇化,以城镇为载体促进产业组织方式革新,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一是市县城区狠抓园区建设。市县城区既是市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区,也是主导优势产业的集聚区。我们围绕加快建设成渝制造业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内陆开放前沿区的发展目标,坚持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园区发展平台,推动主导产业、公共配套和人口资源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相融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比如,抢抓机遇谋划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资阳基地,积极发展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口腔装备、智能制造,重点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学研销一体化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基地。借力借势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辐射带动,引进华夏幸福基业打造产业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宜业宜居资阳临空经济新城。成功争取资阳经济开发区入围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资阳中心城区的城南新区。

二是重点乡镇突出特色引领。有特色才能避免千城一面。资阳很多乡镇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我们注重因势利导,突出特色引领,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基础、地形地貌、产业条件,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重点培育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重点集镇,进而带动全市小城镇建设。比如,我们立足工业基础和工业园区布局,发展航空食品、电子机械等工业小镇;立足唐宋摩崖石刻、陈毅元帅故里旅游资源,发展民间艺术、红色旅游等旅游小镇;立足柠檬生产加工基地、万亩橘柑基地,发展柠檬、橘海等特色农业小镇。

三是新村建设坚持产村相融。对资阳这样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大市来讲,产村相融建设新村是一场改变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统筹新村和产业布局,兼顾农民劳作半径和耕作方式,把新村建在产业链条、产业基地上,做到新村依托产业建、产业围绕新村转。在产业培育发展中,我们重视和发挥规划引领、政府搭台和业主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专合组织、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积极打造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提质发展雁江蜜柑、安岳柠檬、乐至蚕桑等农业产业化基地,挖掘整合乡村自然风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布局,有效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新型城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认真借鉴各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经验,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新型城镇化的生命力。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时代安全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123456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