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06 14:40:42 来源: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 作者: 点击数:1648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提升组织脱贫能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复旦大学派驻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的第一书记姚志骅。今天我想重点谈谈扶贫攻坚中的党组织建设问题。近期,刘云山同志指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证。我们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中央的扶贫政策再明确,支持力度再大,参与力量再多,最终还是看基层如何落实。村级党组织是离贫困人口最近的组织同时也是各类扶贫资源、各种扶持政策的集中之地。如何突显其扶贫攻坚中“压舱石”的作用,统筹好、使用好扶贫资源和政策,这是村级党组织的根本任务,也是其党建的核心目标。但是,在很多贫困地区,村级党组织存在着建设短板和能力短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垂直领导、“小组政治”、上级领导挂帅等方式,整合力量,完全有把握完成扶贫攻坚的阶段性任务,从而弥补村级党组织建设不力、能力不足的缺陷。但是,长期怎么办——脱贫后的再贫困问题谁来解决?由下而上的长期扶贫谁来接盘?绝对贫困解决后的相对贫困问题由谁负责?攻坚是短期的,扶贫是长期的。要布长期扶贫之局,就要让村级党组织强起来,就要解决组织“贫困”问题。
一、村级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事业中的短板和不足
1、体制机制不完善影响客观公正。村级党组织是党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末梢神经。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村级党组织缺乏完善的管理和运作体制,缺少规范的公开和决议机制。在一些农村基层,重经济发展忽略了党的领导、忽视了党员在村集体中参政决策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要求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在扶贫工作中,村级党组织因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和约束,易受地方主义和行业利益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直接造成不能以大多数贫困群众的利益为重、有失客观公正等问题的产生。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格审核中,一些地区没有贯彻好中央关于“六个精准”和“三议两公开一监督”的要求,为使有些具备一定商业开发潜力的地块率先发展,就将区域内本不符合相应要求的村民“发展”成为贫困户从而获得扶贫专项资金来改善其周边配套设施,加快其发展速度。这损害的不仅是村级党组织长期树立起来的“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形象,也让村级党组织在落实扶贫工作中受到了质疑。
2、建议决策不合理影响实施效果。村级党组织的常规编制岗位主要由书记和副书记组成,其余以各村民小组为单位推选出3-4名支委委员从而组成村党总支或支部。人员配备看似齐整合理,但在现实工作中村级党组织却存在支委委员走过场,党员代表没事干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建议成了“镜中花”,决策成了“一言堂”。在经济化、市场化的今天,村级党组织的不少党员干部变成了时代落伍者,他们一方面是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是能力跟不上,面临“老办法不行,新技能不会”的尴尬局面,客观造成了部分扶贫规划与实际脱节的现实问题。有些地区在扶贫措施落实上,没有贯彻好中央关于“措施到户精准” 、“扶贫必须要因村因户施策”的总要求,一些村级党组织的负责同志只追求措施的适应范围广、操作难度小而没有考虑到“精准滴灌”和因人而异等因素。比如在建议的脱贫举措中,种植经济作物和养殖家畜就不适合一些家中缺乏劳动力的家庭;一些家中居住条件紧张、土地缺乏的家庭,开办经营性铺面或者家庭作坊的扶贫举措显然没到位;对于推广一些市场销量已经饱和或种植难度较大的经济作物也缺乏实践价值。
3、业务开展不熟练影响实施效果。村级党组织的业务覆盖面较广、服务对象文化水平较低、村干部业务能力普遍不高加之上级部门的支持和管理力度不足,造成不少村级党组织在业务开展上不得力、业务学习上不努力。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村干部对扶贫政策学不透、消化不通,造成政策用不好、优惠兑现不了,而业务水平的低下更使得扶贫政策落地难、资源使用效果差等问题的产生。一些对惠农、助农、便农有非常大支持力度的扶贫政策如中小额贴息贷款、小额信贷保险等,有些党员干部本身对政策理解不深刻,不能将政策的实惠好处、对未来发展的帮助以及使用途径、审批流程等关键要素告知群众,造成国家扶贫资源的浪费,甚至还存在一些基层干部违规占用扶贫资源的现象发生。而一些地区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扶贫工作开展不顺利、村民响应不积极,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村干部对于政策学习宣传不到位,使村民对政策的理解存在误区。
4、统筹规划不到位影响合力形成。国家和各部委的涉农项目多是方向性的大型项目,经过层层落实和配套到达村级层面时往往庞杂且具体,工作头绪多牵扯精力大是其客观存在的事实。村级党组织在扶贫工作的推进中,缺乏统筹能力及大局观,不能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基层农村存在党管新农村建设,政抓一村一品发展,缺乏统一的领导、统筹和协调,容易出现多头分管,分头推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目前各级各类支农项目资金总量虽多,但仍存在项目纷繁、各自为战及大水漫灌的问题,造成资金和项目落实不利、效率不高,使得扶贫攻坚的火力不够集中,整体推进缓慢。
二、打赢扶贫攻坚战亟需要村级党组织强起来
1、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体现全面性。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确保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的”扶贫目标体现的是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全面性及扶贫开发的公益性。村级党组织作为农民群众的“知心人”和“领路人”,对于村情民意了然于胸,是党组织体现其全面性的根本保障。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的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乃至连片特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有了全面性的了解;对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帮扶主体、帮扶措施等有了全面性的规划;对帮扶考核问效、动态管理实施等有了全面性的要求;对扶贫开发的计划和决策有了全面性的依据。
2、统筹各级扶贫资源体现整合性。党组织在制定政策和国家治理中以系统性和全局观作为其运作核心。在扶贫工作中,党组织以整体目标的优化为准绳,协调系统中各分系统的相互关系,使系统完整、平衡。整村推进作为党组织所具有整合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逐村验收的工作方式为扶贫攻坚确立了科学架构。在很多扶贫攻坚重点村,在基层党组织的整合统筹下,利用原有的村干部队伍加上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组等资源,通过深入开展“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股份合作经济”、“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电商”等多元化的扶贫路径与扶贫项目、扶贫政策深度融合形成扶贫合力,克服了山高路远运输难、克服了有质量有产量却没销量、克服了有脱贫意愿却少启动资金等普遍存在的发展难题。
3、形成坚实组织保障体现延续性。贫困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始终在发展和变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仍将面对贫困的持续挑战。而村级党组织始终处在与贫困作斗争的基层一线,要通过完善和创新制度保障来提升其战斗力,巩固其源动力,规范其工作流程,使得扶贫政策的效果可延续,扶贫干部的工作可延续。各省市自治区在积极推行的“扶贫攻坚驻村服务队”以及“县领导包乡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实施意见和办法,则进一步吸纳了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中来,拿出人力、抽出精力、挤出财力、集中“火力”投向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以精准帮扶、按期脱贫为目标,以建立体制机制确保扶贫举措的开展能借鉴、可延续;使扶贫干部的工作有成效、可延续;让扶贫资源的使用能整合、可延续,避免因挂职干部个人能力和背景不同而造成扶贫工作的不连贯、不可复制,从而保证各项扶贫举措的延续性。
4、注重扶贫队伍建设体现精准性。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带头做好表率,当好扶贫攻坚的“火车头”。实践证明,凡是扶贫开发进展缓慢的地方,干部的力量往往比较薄弱,而干部越强工作越得力,扶贫开发成效就越好。所以,抓好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是扶贫攻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含驻村第一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切实解决“有人办事”、“能办好事”的问题,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的目标,真正把中央和各地政府的扶贫路线贯彻好,把扶贫资源使用好。多地党组织结合派出单位的职能优势、驻村干部的能力特长以及各帮扶村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等进行综合研判,尽量把党政干部选派到难村、经济干部选派到穷村、政法干部选派到乱村、技术干部选派到产业村、改非干部选派回原籍村开展帮扶并注重把驻村帮扶的重心放到发展相对滞后、位置比较偏僻的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少数民族聚居村等扶贫攻坚的关键部位。
三、实现村级组织脱贫的几点思考
1、加强思想认识,树立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核心地位。针对村级党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的“病根子”,要坚持转变思想坚定信念,确立共产党人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顺应群众的共同意愿,才能团结群众,才能代表群众,才能取得胜利并巩固政权的目标。摆脱贫困、共同富裕是人民的共同愿望,村级党组织必须要以此为目标导向,做好以“以党建推进扶贫、以扶贫推进党建”的“双推进”工作,这是党组织建设的主旋律,我们必须要围绕这个主旋律来“弹钢琴”。
在农村工作中要发挥好党组织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合作社等各种组织中的领导带动和真抓实干的作用,突出其在扶贫项目落实、扶贫资源整合、扶贫政策监督等方面的核心地位,最终让广大农民树立“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的信念。
2、加强组织建设,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村干部的能力建设是衡量村级党组织能否形成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要强化村级党组织的力量,提升其能力、活力、动力就必须从人员选派、培养、保障等方面着手,坚持年轻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村干部选任标准,贯彻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前途发展、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三有”保障体系。贫困地区更要把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队伍作为扶贫型党组织建设的“牛鼻子”,采取回引、选派等方式,将政治素质好、带领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任到村担任扶贫书记、爬坡书记、产业书记,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3、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基层干部对扶贫政策的学习宣传贯彻。宣传引导是组织脱贫的“发动机”,直接关系到扶贫政策能否落地、群众能否从中受益。国家和各省州市对于扶贫开发都制定了大量精准、详细、周全、到位的政策和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对扶贫政策越了解的群众,其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的能力越强,脱贫致富的效率越高。对于扶贫政策的宣传引导首先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对于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学习理解,做政策的“明白人”,增强运用政策和转化政策的能力,使广大贫困户准确全面了解政策、充分享受政策,最大限度推动扶贫政策落地见效。从而使村民们体会到党和国家对于扶贫的决心与支持,真正让他们把实惠揣在兜里、把党记在心里,这是组织脱贫的责任所在。
4、加强创新思维,提高党员干部学习新方法运用新载体的能力。创新思维作为党在基层工作的新增长点,为新形势下的农村扶贫工作开拓了工作路径、完善了工作体系,使得农村干部虽然身处基层一线仍能紧跟时代发展;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仍能对接优质资源。“互联网+”这一当下最热门的发展方式,同样被引入到了扶贫工作的一线。在全国已有众多村级党组织运用创新思维,融合了电子商务和电商扶贫的优势,把扶贫的新方法、新载体向广大贫困群众拓展和延伸,开启了“支部+电商”的扶贫新模式:以支部为主导,以党员为主体,以农户为基础,通过合作社和公司,开办电商销售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真正将组织优势转化成了扶贫胜势。
5、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党员干部统筹规划和系统集成的能力。扶贫攻坚作为国家战略,涉及到民生、教育、医疗、金融等诸多领域。如何以整体性的角度来做好资源和政策的系统集成,而不是各自为战、互相推诿。在现实中必须通过提高各级党组织成员的认识高度和全局化眼光入手,创新协调机制,完善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采取“集中使用,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记其功”的操作模式,从而发挥各级党组织特别是村级党组织的系统集成能力,实现扶贫攻坚中的项目整合,资金捆绑使用的目标,真正把脱贫致富这个百年大计做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