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一体化研讨会第三次会议

陈杰---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

时间:2021-12-06 14:41:51 来源: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 作者: 点击数:773

干事创业 实现小村的创富梦

——四川省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支部副书记 陈杰


各位领导:

按照四川省关于开展双联双帮工作安排,我自2015年5月开始,从四川省委办公厅下派到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挂职,至今已有1年时间,下面结合驻村工作情况和下派以来的感想作一简要发言。

一、石垭子村基本情况

石垭子村地处龙泉山脉深丘区,位于中江县西部,距离中江县城15公里、成都市区75公里,是“中国芍药之乡”核心区和“中江芍药谷”主景区。全村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70米,耕地面积1891亩,林地2744亩,辖14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共692户,2063人。

石垭子村产业主要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品类包括芍药、丹参、桔梗、菊花,同时发展小畜禽养殖,品种包括鸡、兔、生猪和肉牛等。近年来,全村通过整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项目,着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正逐步实现产业转型。

2013年省委办公厅开展双联双帮工作以来,先后共选派了3名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方面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在道路管网、水电气供应、聚居点建设、新农村风貌打造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先后投入约1.28亿元,新建道路32公里,全村实现了户户通水电,天然气供应已经在聚居点逐步开通,新建成3个聚居点,可容纳村民160户,改造小学1所、卫生院1所。

同时省委办公厅还安排对口帮扶14户困难群众,结合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个性化帮扶方案,在政策支持、劳动就业、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等方面全面落实帮扶措施。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石垭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8021元增长至2015年12766元,村民生活条件明显提高。

二、找准方向,制定乡村发展路线

刚到石垭子村开展驻村工作,通过考察全村的自然禀赋、产业特色和区位情况,我与村支书商量定下了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夯实农业基础、药材种植不能丢。石垭子村种植芍药有超过300年的历史,现为川白芍的主产区,芍药品质均高于其他产区,并大量出口日本、韩国等地,无论是种植技术和销售市场都较为成熟,其他中药材如丹参、桔梗的种植也在逐步形成规模,并联合周边乡镇扩大种植面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因此,石垭子村的中药材种植不能偏废,依然要作为核心产业来抓。

二是突破附加瓶颈、精深加工要尝试。芍药除具备药理疗效以外,还可以在食品行业、日化工业作为添加辅料,目前石垭子村所产芍药,还主要停留在与一些中成药制药厂合作,作为辅药加工入药,原材料附加值很低,在下步发展思路中,我们还需要更加贴合行业链的下游企业,在精深加工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

三是挖掘新兴价值、乡村旅游逐步推。石垭子村地处中江县高点位置,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都较为明显,通过近年来的打造,已经初步具备了乡村旅游的条件,一方面需要调整思路,统筹项目,对准旅游产业目标,逐步改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另一方面紧紧围绕芍药文化、养生文化主题,深入挖掘旅游元素,实现乡村旅游的“文化+”,结合康养、健身等热门主题、打造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

以上这三条原则,涵盖了石垭子村未来发展一二三产业的所有方向和出路,定好调子盯准目标,也同时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念。

三、突出亮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石垭子村大力推广芍药种植,全村种植规模已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农业产量和产值进入瓶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村上也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在产业结构上逐步调整,依托农业基础和农耕文化,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新亮点。

一是以花破题、聚集人气。充分借助芍药花的资源禀赋,通过近年来的规范调整,逐步转变原有的杂乱无序,实现了芍药的规范化种植和景观化打造,到每年4至5月正值芍药花期,吸引来众多成都及周边的游客赏花消费。2013年至今,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石垭子村已经举办了四届中江芍药赏花节,接待游客数量也逐年上升,预计今年的接待游客量将超过40万。2015年,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夏季)开幕式在石垭子村举办,为推动“中江芍药谷”景区旅游开发起到重要作用,对全村干部群众都是极大的鼓舞。

二是提升水平、注重体验。通过总结近年来各地游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重点筛选了在景区规范化建设、接待能力和游客体验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改进力度,确保旅游服务不断上水平。在硬件方面,旅游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完善景区标识标牌,修建旅游厕所和增设流动厕所,新建了步游道和临时停车场;在软件方面,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升,目前茶馆、咖啡馆、养生餐厅、农家旅游客栈已经开始营业,基本可以满足游客餐饮住宿需求,同时还增加了游客自助体验项目,如蔬果采摘、户外烧烤、绿道骑行等,旅游服务的业态逐步丰富。

三是加强引导、抓好管理。在乡村旅游培育过程中,我们通过定期举办创业培训班、返乡座谈会等,畅谈乡村旅游怎么做、农村产业怎么搞,也征集到当地村民的一些意见和建议,重点在积累行业经验、加强接待培训方面做出了尝试。如定期组织农家乐经营者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交流学习先进的农家乐经营理念和方式方法;又如通过与酒店合作开发养生菜品,并在部分农家乐开展推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芍药、丹参为主题的系列养生菜,游客反响良好。

四是积累经验、推动转型。石垭子村的乡村旅游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产业发展从种养农业转型为旅游服务,巨大的转变也意味着巨大的压力,产业融合、运营管理、宣传推广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题。通过不断讨论,在发展思路上也经历了从大规模投入、标准化打造转化为小规模集聚、小抱团发展的转变,利用现有条件,在全村范围内形成多个景观点和接待点,或者引入项目结合乡村旅游打造,从中摸索出一些新的经验和方法,为石垭子村下一步乡村旅游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四、提档升级,做实农村实体经济

以前石垭子村没有集体企业,实体经济缺失,我们结合村上坡地、林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决定以小畜禽养殖产业入手,既可以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提高闲置土地使用效率,也可以吸纳部分返乡劳动力,带动周边村民稳定增收。

通过招商引资,我们与本地生态农业公司达成了投资协议,在石垭子村投建生态农场项目,开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技术集中、劳动分散、市场统一、收益保护”实现市场化、标准化的运营管理,结合了现代养殖和传统农业的优势,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很高。生态农场项目规划建设面积约100亩,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其中政府配套产业扶持资金90万,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出栏土鸡超过6000只、土鸡蛋超过80万枚。

一是商业模式要有所创新。通过考察和商谈,生态农场项目明确了生态种养、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三大业务板块,种植的生态果蔬可以直接进入本地市场销售,养殖的土鸡、土鸡蛋通过企业原有的商超渠道和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覆盖全省销售范围,生态农场提供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可以为农场经营和农副产品销售带来更大的消费黏性,将农家低频消费转变成为电商高频消费。

二是农企合作要务必做实。在商谈过程中,明确了由企业以法人身份入股,作为合作社的龙头企业负责项目整体运营,并提供养殖所需的鸡苗、配方饲料、疫苗和技术服务等,本地村民仅需出资修建鸡舍并交纳一定押金,即可成为合作养户。同时合作养户可通过现金、土地等形式入股项目,并获得相应的分红。截至目前,已明确了5至8户村民作为第一批合作养户,并将在未来2年逐步扩大范围。

三是农民利益要充分保障。以前很多合作社都存在村民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问题主要在于农民利益分配没有得到顾及。此次加入生态农场项目的合作养户均由企业全额垫付饲养成本,并且承诺足量回收产品,再通过统一品牌、统一渠道上市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农业市场端风险。同时,根据每年的盈利状况,企业还专门提留部分资金,按合作养户的产量进行奖励分红。

目前,生态农场项目已经初步建成,预计今年夏季可以正式投产营业。

五、关于农村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发挥好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农村发展不在于“好汉”有多强,关键是“三个帮”的团队有多强。就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言,重要的是需要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干部在农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教育、组织、沟通和引领角色,组织作风过硬、干部形象良好,有利于树立群众信心,团结当地群众,才能开创农村发展新局面。近期我们也准备邀请在外务工经商、视野开阔、思想解放的村民返乡担任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为本地群众树立致富标杆。

二是要紧抓住人才发展、聚智促农核心。根据我们一年来的走访了解,中江县各乡镇的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大概占总人口的30%-40%,略高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50%,而且基本都是青壮年外出。绝大多数农村都面临空心化、老龄化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在农村投入了很多资金和项目,但很多好的项目真正缺乏人才去运作,要么胎死腹中,要么事倍功半,抓不住发展机遇。就当前农村而言,更为缺乏的,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如何“育、促、引、聚”愿意扎根农村、踏实干事创业的专业人才,是农村发展将要面临的一个难题。下步,我们还将在待遇、税收、补贴、手续等方面都为农村引进人才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时代安全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123456789@qq.com